
過熱器是鍋爐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把飽和蒸汽加熱至一定溫度過熱蒸汽的設備。過熱器的服役溫度高、承受壓力大、使用環境復雜苛刻,長期運行時易發生材料老化、磨損、過熱、腐蝕、蠕變或熱疲勞等現象,嚴重時甚至發生鍋爐非計劃停機事故,影響機組的安全性和經濟性[1-2]。12Cr1MoVG鋼具有較高的持久強度、良好的抗氧化性、無熱脆傾向、較好的焊接性能等特點,主要應用于鍋爐等高溫零部件中,如蒸汽溫度低于540 ℃的鍋爐集箱和蒸汽管道,以及金屬外壁溫度低于580 ℃的過熱器、再熱器等[3]。
某公司蒸汽鍋爐投入運行不足2 a就發生高溫過熱器爆管事故,造成非計劃停爐。該鍋爐高溫過熱器的額定工作溫度為420 ℃,額定工作壓力為4.43 MPa。過熱器管規格為60 mm×5 mm(外徑×壁厚),材料為12Cr1MoVG鋼,執行標準為GB/T 5310—2017《高壓鍋爐用無縫鋼管》。筆者采用一系列理化檢驗方法分析了該鍋爐過熱器爆管的原因,以避免該類事故再次發生。
1. 理化檢驗
1.1 宏觀觀察
過熱器爆裂管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。由圖1可知:爆口處有鼓脹現象,塑性變形明顯,裂口從鼓脹區軸向開裂,至徑向撕裂,爆口邊緣銳利,壁厚嚴重減薄,經測厚發現最薄處約為0.5 mm;過熱器管內壁可見較厚的垢層,厚度約為1.5 mm,垢層堅硬、不易剝落;爆口處未見垢層,原因為爆管時蒸汽壓力導致垢層脫落。從爆口形貌特征判斷,過熱器管爆裂性質為短時超溫爆裂。
1.2 化學成分分析
依據標準GB/T 4336—2016《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射光譜法(常規法)》,采用電火花直讀光譜儀對過熱器管進行化學成分分析,結果如表1所示。由表1可知:過熱器管材料的化學成分合格,符合GB/T 5310—2017對12Cr1MoVG鋼的要求。
1.3 拉伸試驗
依據標準GB/T 228.1—2021《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:室溫試驗方法》,在過熱器遠離爆口的直管段取樣,對試樣進行室溫拉伸試驗,結果如表2所示。由表2可知:過熱器管的室溫拉伸性能合格,符合GB/T 5310—2017對12Cr1MoVG鋼的要求。
1.4 硬度測試
依據標準GB/T 4340.1—2009《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:試驗方法》,在爆口處、離爆口500 mm和遠離爆口的位置取樣,由于爆口處管壁減薄量大,故對其進行表面維氏硬度測試,結果如表3所示。由表3可知:爆口處材料的硬度低于標準值;離爆口500 mm的材料硬度仍低于標準值,接近標準下限;遠離爆口材料的硬度符合標準值。
1.5 金相檢驗
依據DL/T 884—2019《火電廠金相檢驗與評定技術導則》對觀察面進行金相檢驗。首先在爆口處取樣,其顯微組織形貌如圖2所示。由圖2可知:爆口試樣顯微組織中的珠光體形態幾乎消失,晶內碳化物顯著減少,按DL/T 773—2016《火電廠用12Cr1MoV鋼球化評級標準》進行球化評級,可知該顯微組織發生5級嚴重球化。在離爆口500 mm位置取樣,其顯微組織形貌如圖3所示。由圖3可知,該試樣顯微組織中僅局部區域有少量珠光體痕跡,碳化物明顯聚集長大,屬于4.5級完全球化。在遠離爆口位置取樣,其顯微組織形貌如圖4所示。由圖4可知,該試樣顯微組織中珠光體區域開始分散,形態仍較清晰,晶界有碳化物析出,屬于2.5級輕度球化。
1.6 垢層分析
利用能譜儀對爆口處內壁垢層進行能譜分析,結果如圖5所示。由圖5可知:垢層化學成分中以Fe元素和O元素為主,說明垢層物質為鐵的氧化物,未見Ca、Mg等常見水垢元素,分析該垢層物質應為服役過程中腐蝕形成的鐵垢。
2. 綜合分析
由爆管的宏觀形貌可知,換熱管爆口區域塑性變形明顯,邊緣壁厚減薄量大,具有短時超溫爆管的特征。硬度測試結果顯示,爆口處硬度平均值為123 HV,明顯低于標準要求135~195 HV,遠離爆口處硬度平均值為155 HV,符合標準要求。金相檢驗結果表明,爆口組織嚴重球化,珠光體形態幾乎消失,晶內碳化物顯著減少,但未見裂紋,依據DL/T 773—2016標準評級,得到爆口處組織已達到球化5級。離爆口500 mm位置處僅局部區域有少量珠光體痕跡,碳化物明顯聚集長大,達到球化4.5級。遠離爆口組織的珠光體形態清晰,晶界有碳化物析出,屬于2.5級輕度球化。可見越靠近過熱器管爆口,顯微組織中珠光體球化級別(損傷)越高。研究顯示[3],隨著顯微組織球化程度的加劇,硬度會逐漸降低,球化中期硬度下降較快,球化后期硬度下降相對平緩。不同區域硬度的變化與顯微組織球化趨勢吻合。
溫度是影響珠光體球化速率的重要因素[4]。該鍋爐投運后服役不足2 a,其高溫過熱器額定工作溫度為420 ℃,而爆口處材料組織球化已達5級,遠遠超過12Cr1MoVG鋼在許用溫度(≤580 ℃)服役相同時間的損傷程度。長期超溫服役是材料加速球化損傷的直接原因。過熱器管內壁嚴重結垢,能譜分析顯示垢層中有較高含量的Fe、O元素,垢層物質為鐵的氧化物,屬于氧化鐵垢。氧化鐵垢的導熱系數低,僅為鋼的1/10左右。內壁結垢會降低高溫煙氣與過熱蒸汽的換熱效率,導致過熱器管壁面溫度升高。當壁溫超過材料規定使用溫度的上限時,過熱器管進入超溫服役狀態。
查閱鍋爐運行日志,發現在爆管近期鍋爐都是高負荷運行。分析日志顯示爐水氧含量超標,會導致過熱蒸汽中的氧含量偏高。當鍋爐高負荷運行時,蒸汽流量大、流速快,容易造成蒸汽帶水,引起過熱器管內壁腐蝕,生成Fe3O4,這是鐵垢的來源[5]。鍋爐在啟停或負荷調整時,容易出現蒸汽流量變動大或爐內溫降過快的現象,由于金屬與氧化鐵垢的膨脹系數不同,因此過熱器鐵垢會發生分離、脫落。脫落后的鐵垢在過熱器中聚積,多數是在下彎頭底部沉積,造成過熱蒸汽流速變慢,引起過熱器直管段管壁面溫度上升。長期超溫運行導致過熱器管材料嚴重劣化,強度下降,此時壁面溫度繼續上升,在工作壓力和熱應力的作用下,過熱器發生鼓脹,進而發生爆管事故。
3. 結論與建議
(1)該過熱器管材料的化學成分合格,符合標準GB/T 5310—2017的要求。
(2)內壁結垢導致過熱器管長期超溫運行,材料組織嚴重球化,力學性能下降。長期高負荷運行使垢層脫落并在下彎頭沉積,引起直管段嚴重超溫,在工作壓力和熱應力的作用下發生鼓脹,進而引起爆管事故。
(3)建議嚴格控制爐水中的溶解氧含量,確保爐水滿足鍋爐使用標準,避免鍋爐長期高負荷運行。
文章來源——材料與測試網